行业资讯news center

梦东生物-值得信赖
trustworthy

135-0451-6801

公司动态

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 详情
生物质颗粒储存需要注意什么
更新时间:2025-09-03 13:11:09 点击次数:117 次

  生物质颗粒(主要成分为木屑、秸秆、稻壳等压缩成型燃料)的储存质量直接影响其燃烧效率、安全性和使用寿命,核心需规避吸潮变质、自燃、霉变、破碎四大风险。结合其物理特性(吸水性强、堆积易发热、质地较脆),储存时需重点关注以下6个维度的注意事项:

  一、控制储存环境湿度:严防吸潮变质

  生物质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、半纤维素,亲水性强,一旦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会出现软化、松散、发霉,燃烧时热值下降(含水率每增加1%,热值约降低0.5%),还可能堵塞燃烧设备。

  湿度标准:储存环境相对湿度需控制在60%以下,若环境湿度较高(如南方梅雨季节、地下仓库),需额外配置除湿设备(如工业除湿机)或铺设防潮层;

  场地选择:优先选择干燥、通风、地势高的仓库(避免低洼处积水返潮),仓库地面需做硬化处理(如水泥地),并铺设防水卷材或塑料薄膜(隔绝地下潮气);

  包装防护:未拆封的颗粒建议采用内膜编织袋或密封塑料袋包装(厚度≥0.1mm,防止破损),拆封后需及时用防水盖布覆盖,或倒入密封储料罐,避免颗粒直接暴露在空气中。

  二、控制堆积高度与密度:防止自燃与破碎

  生物质颗粒堆积时,颗粒间摩擦会产生微量热量,若堆积过密、过高,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易形成“热点”,当温度达到自燃点(约200-250℃)时可能引发自燃;同时堆积压力过大会导致底层颗粒破碎,产生大量粉尘(影响燃烧效率,还可能引发粉尘爆炸)。

  堆积高度:

  袋装储存(25-50kg/袋):堆垛高度不超过1.5-2m(约5-8层),底层袋子需用托盘垫高(高度≥10cm)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受潮,同时减少底层压力;

  散装储存(储料罐/料仓):高度不超过5-6m,罐体内需设置“导流板”或“缓压装置”,减缓颗粒下落速度,避免颗粒撞击破碎;

  堆垛间距:堆垛间需预留0.8-1m的通道(便于通风、检查和搬运),堆垛与仓库墙壁、屋顶的距离分别不小于0.5m和1m(防止墙壁返潮影响颗粒,同时留出散热空间);

  禁止混堆:不可与易燃易爆物品(如汽油、柴油、农药)或易吸潮物品(如化肥、粮食)混存,避免交叉污染或增加自燃风险。

  三、保障通风散热:抑制霉变与自燃

  通风不足会导致仓库内湿气、热量积聚,加速颗粒霉变(霉菌在湿度>65%、温度20-30℃时易滋生)和热量累积(引发自燃),需通过“主动+被动”通风结合保障空气流通。

  被动通风:仓库墙体设置通风窗(高度距地面1.5m以上,避免地面潮气进入),屋顶设置排气天窗(利用热压原理排出热空气),通风窗需安装防虫网(防止杂物、虫鼠进入);

  主动通风:若仓库密闭性强或雨季湿度高,需在堆垛底部铺设通风管道(如PVC穿孔管),连接轴流风机,每天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(选择晴天中午,避免引入室外湿气);

  禁忌:雨天、夜间禁止开窗通风(室外湿度高于室内),高温天气(>30℃)需增加通风频率(防止热量堆积)。

  四、温度与虫害监测:及时排查隐患

  生物质颗粒储存期间,需定期监测环境温度、颗粒温度及虫害情况,避免隐患扩大。

  温度监测:

  环境温度:用温湿度计实时监测,若超过30℃需加强通风;

  颗粒温度:用插入式温度计插入堆垛中心(深度≥0.5m),每周检测1-2次,若温度超过50℃(“热点”预警),需立即拆垛散热,若超过80℃(自燃前兆),需转移至空旷处喷水降温,并远离火源;

  虫害防治:颗粒易吸引老鼠、甲虫(如谷蠹),需在仓库角落放置粘鼠板、防虫诱饵(选择低毒型,避免污染颗粒),定期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(虫鼠咬痕),发现破损需及时更换包装并清理污染物;

  霉变检查:每周查看堆垛表层颗粒,若出现结块、发黑、有霉点或异味,需立即剔除霉变部分,并检查周边颗粒是否受潮(霉变具有传染性),严重时需整垛清理。

  五、合理规划储存周期:减少长期储存损耗

  生物质颗粒的最佳储存周期为3-6个月,长期储存(超过1年)即使环境可控,也会因纤维素缓慢降解导致热值下降(约5%-10%),且吸潮、霉变风险随时间增加。

  库存管理:采用“先进先出”原则,优先使用储存时间较长的颗粒,避免积压;

  用量匹配:根据使用量(如锅炉耗量、生物质炉用量)确定单次采购量,建议月均用量≤储存量的1/3(避免长期存放);

  应急处理:若需长期储存(如冬季备货),需选择低温、干燥季节(如北方冬季),并将颗粒密封后放入恒温仓库(温度15-25℃),同时每月增加1次温度、湿度检测频率。

  六、搬运与操作规范:避免物理损耗

  生物质颗粒质地较脆,搬运、装卸时操作不当易破碎,产生粉尘(粉尘不仅降低燃烧效率,还可能在密闭空间达到爆炸极限)。

  搬运要求:袋装颗粒需轻搬轻放,禁止抛扔、踩踏(避免包装破损、颗粒破碎),散装颗粒用专用铲车(带软质铲斗)装卸,避免机械撞击;

  粉尘控制:拆封、倒料时需在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,若产生大量粉尘,需佩戴防尘口罩,同时禁止在粉尘环境中使用明火(如吸烟、焊接),防止粉尘爆炸;

  设备维护:储料罐、料仓的卸料口需安装“防破碎装置”(如橡胶缓冲垫),避免颗粒下落时撞击破碎,定期清理卸料口残留粉尘(防止堵塞)。

  总结

  生物质颗粒储存的核心逻辑是“防潮、控温、通风、短周期”,需结合储存场地条件(仓库类型、气候)、颗粒特性(原料、含水率)和使用需求,通过环境控制、堆垛管理、定期监测三大手段,最大限度减少损耗,保障颗粒的燃烧性能和安全性。


咨询业务,请给我们留言

请填写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